智慧灯杆擦亮福州鼓楼千年老街
福州鼓楼区中山路藏着千年历史,一头连着冶山古迹,一头连着中山社区。周边0.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中山堂、唐代马球场遗址、林则徐出生地等16处历史古迹,也密布着智慧门禁、智慧灯杆、智能水电表等510个应用了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物联感知设备,成为福州市“智慧社区”的标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州鼓楼中山社区,体验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别样风情,感受千年老街巷里的“前卫”新生活。 文物智慧保护:老街“有声有色” 作为闽越王城遗址冶山所在地,中山社区沉淀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国庆假期,中山路又迎来不少游客。有声文化墙、有声阅读器沿途可见,游客拿起手机一点,就能进入这条街的“有声世界”,探寻闽都文化的根和魂。 扫一扫林则徐出生地附近的文化墙,可以听到专业级配音讲述的历史故事——“乾隆五十年,在福建侯官县的一间普通民房里(今福州中山路19号),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便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点开冶山智慧景区游览系统,还能收获更多惊喜。对着唐代马球场遗址景物进行AR扫描,随即呈现我国古代马球运动的故事解读。这里不仅有VR全景、语音讲解、图文介绍历史遗迹的前世今生,甚至会推荐专属游玩线路。 “中山路被打造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家住中山社区的陈珠妹说,冶山故事以前是“藏在深闺人不知”,现在借助智慧旅游设施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能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深厚的闽都历史文化。 放慢脚步倾听故事时,你也许还会发现这里保护古厝的“小心思”——林则徐出生地、萨镇冰故居附近的灯杆都搭载了古建筑位移安全监测设备。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吴靓说:“古建筑发生1毫米位移都能被捕捉到,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就会向相关人员发送位移报警。” 居民智慧生活:24小时守护安全 中山路两侧分布着一座座住宅小区,每道门前都竖着一块屏幕,为居民把好出入关。 10月6日上午,买完菜的王玉芳回到中山大院58座。智慧门禁“认得”她,她一靠近,小区大门就自动打开了。她告诉记者,居民可以刷脸进出,也可以用手机远程开门,而外来人员会被拒之门外。 “我们这些老旧小区有一定年头了,以前没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安防总是让人担心。”王玉芳说,有了智慧“门神”的24小时守护,不仅许久没有听说过盗窃事件,小区疫情防控还筑起了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回到家,王玉芳打开水龙头冲洗蔬菜。楼道内,智能水电表上的数字“跑”了起来。在中山社区,不少人家用着智能水电表,特别是孤寡独居老人,家中都装上了。它们实时记录分析着孤寡、空巢老人的进出门和用水用电情况。 当监测到老人24小时没有用水用电数据,也没有出门记录,系统便会自动预警。这时,社区工作人员如果电话联系不上该住户,街道主任、社区书记以及网格人员就会同时上门,通过三人的指纹共同打开房门,入户确认情况。 社区智慧治理:AI“读懂”人物行为 中山路上的灯杆也不简单,个个都是“多面手”。“中山路在全省率先布置了26根‘多杆合一’智慧灯杆,集公共视频、违停系统、云音柱、5G微站等功能于一体。”吴靓介绍,这些灯杆有“眼睛”也有“嘴巴”,当有车辆违停时,灯杆就会“喊话”劝离;当分析到有人员聚集、倒地等异常情况时,灯杆也会与社区联系。 “如果没有社区帮忙,我家先生怎么也进不了家门。”一封给中山社区的感谢信这样写道。事发当天,一名大伯步履蹒跚,推着电动车走在中山路上,几乎要倒地了。捕捉到这一异常情形后,智慧灯杆立刻发出通知。附近的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扶住他并通知了家属,随后拨打了120。 一样能“读懂”人类行为的还有垃圾分类屋,“上岗”后使得社区垃圾误时投放现象大大减少。“AI摄像头会分析动作,判断出误时投放、不分类投放等违规行为时,将录制30秒视频并发出语音警告。”吴靓回忆说,上月的一个中午,几座垃圾分类屋旁都有人倾倒建筑垃圾,他们打开社区智慧平台一看,发现系统抓拍了数张照片,锁定了一名青年。在系统协助下,工作人员抓住了这名青年。 从青石板下的智能井盖到高处的智能路灯,从杂物间的烟感报警器到停车棚的智能充电桩……各类物联感知设备“上天入地”,最终都连着“鼓楼智脑”中山社区智慧平台,全方位赋能社区治理。
来源: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