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或致“缺芯阴霾”弥漫全球,冲突或推高芯片产业链成本
时间:2022-02-25来源:佚名
近期,“缺芯危机”似乎刚刚有了些缓解的势头,但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者这一氖气供应大国的态势发生变化,全球芯片行业将再次发生“巨震”,当前供应链问题也将再度加剧。缺芯的阴云或许将继续萦绕在半导体行业上空更多年头。 俄乌冲突或导致“缺芯阴霾”再度弥漫全球 据研究公司Techcet估计,乌克兰是氖气的主要生产国,其供应的半导体级氖气占美国总量的90%以上。钯是一种稀有金属,也用于半导体,大约35%的钯来自俄罗斯。全面冲突扰乱了这些元素的出口,可能会打击像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公司。据摩根大通(JPMorgan)称,英特尔大约50%的氖气来自东欧。
氖是一种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在空气中含量仅为万分之0.2,属于稀有气体。由于氖在通电时会发出橙红色亮眼光芒,常用于照明和展示用途。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橙红色霓虹灯牌就使用了氖气。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霓虹灯牌外,氖其实还有一项比较罕见的用途:用于半导体制造行业中的电子特气。
电子特气指的是工业气体中附加值比较高的特殊用途气体。与传统工业气体在纯度和用途上有所区分。特种气体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合成、纯化、混合配制、充装、分析检测、气瓶处理等多项工艺技术,流程较为复杂。
半导体行业则对电子特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良率,特种气体必须满足“超纯”和“超净”要求,即严格控制粒子和金属杂质的含量。同时在混合配比时,最高要求十亿级精度,这使得电子特气的制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本次军事冲突主角之一的乌克兰,就是全世界范围内氖气的最大生产国。早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就是苏联的稀有气体生产基地,在那时其生产的氖气主要用于辉光管的制造。其Gazotron军工厂在70年代生产的IN-16辉光管甚至时至今日仍可使用,是不少蒸汽朋克爱好者钟爱的桌面摆件。这足可见乌克兰在稀有气体制造领域的先进工艺。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乌克兰约供应了全球70%的氖气、40%的氪气、30%的氙气。这些稀有气体都是半导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摩根大通称,企业可能转向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以增加供应。但这可能是一条缓慢的道路。尽管芯片制造行业能够应对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导致的氖气价格上涨,当时氖气的价格一度暴涨10倍,但今天的冲突规模看起来要大得多。
不过好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后,许多大型芯片代工厂已不再专注于单一的供货商,并鉴于近期的紧张局势早已开始“未雨绸缪”。
据报道,全球光刻机的主要生产厂商阿斯麦(ASML)日前已经开始寻求可以代替乌克兰的稀有气体供应商。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尽管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氖气生产国,但ASML使用的氖气中只有不到20%来自于乌克兰。
此外,美光CEO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来自乌克兰的氖气并不是其主要货源,该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均可获得稳定的稀有气体供应,并且它已经拥有了大量库存。
不过,如今紧张的态势究竟会持续多久还尚未可知。即使各大主要生产商都准备了一定量的库存,但就长期而言,肯定还是不够的。因此,如果乌克兰的战火若不能尽快平息,那么长期来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不得不面临由于稀有气体短缺引起的缺芯问题。(财联社)
乌克兰占全球氖气产量七成! 冲突或推高芯片产业链成 [ 市场调研机构Techcet在2月1日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乌克兰的氖气的全球供应份额达70%,而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则分别达到40%和30%。 ] 由于乌克兰为全球半导体原料气体供应大国,其中氖气由乌克兰供应全球近七成的产量,因此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局势也牵动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光刻机巨头ASML的一位发言人当地时间周三表示,正在寻找其他氖气供应来源,以防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导致供应中断。美国电脑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则在本周二称,乌克兰危机的升级凸显出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一些用于芯片生产的气体就来自乌克兰。
2月24日,根据Wind数据,国内芯片指数跌2.25%,但国产电子特气概念股华特气体(688268.SH)、凯美特气(002549)(002549.SZ)午间冲高。有机构认为,俄乌地区局势日益复杂可能冲击该地区惰性气体供应,虽短期内不至于造成产线中断,但气体供应量减少仍将可能造成价格上涨,半导体生产成本可能因此上涨。
多种半导体原材料短期或受冲击
电子特气被称为现代电子工业的血液,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液晶显示、晶硅太阳能(000591)电池、光纤等领域。
根据Linx Consulting资料,半导体市场所需电子特气占比达70%左右,液晶显示和晶硅太阳能电池需求占比分别为20%和4%。其中,半导体所需的电子特气种类超过100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根据SEMI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328亿美元,其中电子特气规模约43亿美元,占比13%,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
作为全球半导体原料气体供应大国,乌克兰是氖、氩、氪、氙等气体的供应大国,其中氖气的供应更是全球市场主导者。
市场调研机构Techcet在2月1日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乌克兰的氖气的全球供应份额达70%,而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则分别达到40%和30%,这些稀有气体可分别应用于ArF、KrF光刻机中准分子激光光源的生产和半导体刻蚀中,主要用于8英寸晶圆250~130nm成熟制程。
在业内看来,如后续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很有可能造成相关稀有气体的供应紧张。
集邦咨询认为,俄乌地区局势日益复杂可能冲击该地区惰性气体供应,虽短期内不至于造成产线中断,但气体供应量减少仍将可能造成价格上涨,半导体生产成本可能因此上涨。惰性气体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微影制程,其中需要氖气的环节为DUV曝光,氖气为其所需混合气体中的必要气体,难以取代,而乌克兰供应全球大部分氖气,因此其地区经济局势不稳定或将对产业链稳定造成影响,对晶圆制造成本上升形成阶段性推动。
此外,俄罗斯的钯也是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在封装环节,被用于传感器和存储器的制造。俄罗斯占全球钯供应量的40%左右。
Techcet表示,半导体制造商对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C4F6(六氟丁二烯)、氖、钯等特殊原料依赖性较强,超过90%的美国半导体级氖气的供应来自乌克兰,35%的钯来自俄罗斯。
中国市场影响几何?
一旦俄乌局势恶化,可能加剧氖气、氪气、钯等材料的供应短缺,美国贸易委员会(ITC)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局势紧张的时期,氖气价格一度上涨了600%。
在此之前,氖气价格已经出现过一轮大幅上涨,据百川盈孚价格跟踪数据,我国氖气(含量99.99%)价格已从2021年10月份的400元/立方米上涨到目前超过1600元/立方米。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虽然外围因素有波动,但依旧不改对电子的推荐逻辑,目前应择优布局一季报业绩好的公司。同时,俄乌冲突有可能会引起半导体气体紧张,对材料也是利好。
从全球厂商布局来看,目前电子特气的主要生产商包括法国液空、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林德普莱克斯、日本昭和电工、韩国大成产业气体、韩国SK、日本住友、中国台湾联华实业等。
虽然电子特气拥有诸多壁垒,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但目前我国也取得了多个品种的技术突破,比如三氟化氮、超纯氨、锗烷等是目前配套半导体材料中国产替代进度最快的子行业,部分电子特气已经逐渐实现国产化。
国金证券(600109)认为,后续如果有氖气、氪气和氙气的供应风险,下游晶圆厂的寻求替代供应商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验证,会面临新的短缺风险。国内凯美特气、华特气体可供应光刻气体。凯美特气供应相关稀有气体,氖、氪、氙及混合气体等;华特气体供应光刻用的氪氖混合气、氟氖混合气等气体。如果乌克兰氖气、氪气等供应受阻,国内凯美特气、华特气体有望受益。
民生电子分析师方竞表示,目前,华特气体用于半导体光刻的氪氖混合气、氟氖混合气等稀混光刻气已得到全球最大光刻机制造商ASML认证。近期国际地区局势出现摩擦,或将加剧稀有气体供应短缺,供不应求态势下公司业绩弹性可期。
由于需求激增和产量增长有限所造成的电子元件短缺,半导体行业当前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021年年初,受日本地震影响,全球最大的KrF光刻胶生产商信越化学的产线遭到污染,相关KrF光刻胶产线至今仍未恢复生产,对全球KrF光刻胶供应造成巨大影响。而此次地区冲突在推高产业链成本的同时也在加大着半导体产业链的不稳定性。(第一财经日报)
芯片制造商齐发声:多元化供应链将保障正常供给 在芯片行业因新冠疫情和需求面临前所未有激增而陷入“缺芯”困境之际,芯片行业的一些领导者集体发声,发出令人感到安稳的信号,即俄乌冲突升级不太可能使芯片短缺状况恶化。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周四表示,俄罗斯只是芯片行业的一个小市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不会对芯片供应构成威胁。该协会表示,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不太可能对行业的销售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SIA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新规定对俄罗斯的影响可能很大,但俄罗斯并不是芯片的主要直接消费国,在全球芯片采购中所占份额不到0.1%。”“此外,芯片行业有一系列重要原材料和特种气体供应商,因此我们认为,目前不存在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相关的即时供应中断风险。”
乌克兰是主要的氖气生产国,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为这种气体用于芯片制造。但芯片公司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就意识到了这一可能的瓶颈,从那以后,他们已经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光刻机制造龙头阿斯麦(ASML.US)在周三曾表示,正在研究氖气的替代来源。据悉,2014年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后,氖气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公司开始转向寻求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外供应渠道的多元化。
多数芯片公司表示此前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加速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急剧供应短缺,因此这次俄乌冲突带来的冲击可能没那么剧烈,并且在之前新冠疫情等因素带来的剧烈冲击之下,行业供应能力已经得到大幅改善和提高。
一些芯片制造公司发表了旨在安抚客户的公开声明。
英特尔(INTC.US)表示:“预计我们的供应链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我们拥有多元化、全球供应链的战略,这将我们在地缘冲突中受到的潜在干扰风险降到最低。”
美国最大芯片制造商格芯(GFS.US)( GlobalFoundries)表示,在世界各地设厂并拥有自己的本地供应商有助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该公司在纽约北部、新加坡和德国德累斯顿都有制造工厂。
“在GlobalFoundries,我们预计不会有直接风险。”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并非完全不受全球短缺的影响,但我们全球多元足迹为我们制造体系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来自中国台湾的芯片测试和封装龙头日月光半导体 (ASX.US)表示,目前其材料供应保持稳定。
三星电子表示,俄乌局势对其芯片生产并无直接影响,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表示受益于多元化材料来源,制造计划照常进行。
马来西亚芯片制造商Unisem表示,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预计不会对芯片生产造成影响,因为Unisem所需的材料并非来自俄罗斯,其设备主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当地。马来西亚已成为芯片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占全球芯片组装测试和封装的13%。
美光科技(MU.US)CEO Sanjay Mehrotra在周二曾表示:“对于美光来说,我们有一小部分惰性气体来自乌克兰。当然,我们有大量库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多元化供应体系。”
“尽管我们继续密切关注局势,当然也希望局势会逐步缓和,但根据目前的分析,我们相信我们的惰性气体供应链处于合理状态。”Mehrotra表示。
另一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首席执行官Lee Seok-hee上周曾表示,SK海力士已获得了大量芯片制造原材料,没有必要担心。
光大证券认为,当前国内晶圆代工产能的扩增节奏与产品需求结构和国产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扩产节奏与产品供应结构是相匹配的。在当前半导体产业链供应持续紧张外加部分半导体材料供应受限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晶圆代工产能的持续扩增,国产半导体材料的产品导入和产能释放进程有望明显加快,有利于国产半导体材料企业加速提升市占率,进入半导体材料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