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灯光设计
时间:2022-07-15来源:佚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城市环境而言,白昼要能让人们体会到它的建筑美、绿化美,夜晚也要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的享受。而城市灯光就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街道功能性路灯、道路装饰性灯光、道路两侧建筑的泛光照明和商业性霓虹灯饰共同构成了城市夜晚的灯光景观。好的灯光景观,不仅能再现白天优美的城市环境视觉空间,而且能够创造出比白昼更加辉煌、浪漫的环境视觉空间。但是,灯光景观的创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首先,光是具体的、物理的存在,通过其强度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使人们产生明暗感,使人们探知自己所依存的自然空间。其次,光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通过光的造型,通过点线面的结合、通过静态光与闪烁光、静止光与移动光的对比、通过光源自有的颜色与投射在被照物体上产生的色彩、通过漫射光与反射光经由人们的视觉,作用于人的大脑与意识形态,左右人们的心理活动。随着日益增多的灯光工程的具体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成功与失败的实例,人们日益感受到灯光工程的复杂性以及重要性。这里,仅就灯光工程的某些规律性作一探讨。 光与视觉 光射入眼睛,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形成生理信号,产生的感觉有:明暗、形状、颜色、运动、立体感,这是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的作用,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 一、环境亮度和视力 视力不仅取决于视线中心的亮度,而且也受其周围环境亮度的影响。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等或稍低时,视力较好,但是当周围亮度比观视点中心亮度还要高,那么视力将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在灯光工程设计中,我们不仅要保证其自身的绝对亮度,也要保证自身比之与周围空间的相对亮度。 二、眩光现象 当视野范围内有亮度极高的亮点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将会使人们的瞳孔缩小、在眼内形成光斑、破坏人们的视觉系统对周围物理空间的适应状态,从而引起不舒适感或视觉下降。一般将眩光分为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在工程实践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力求避免。眩光首先是由于光源表面亮度高的缘故,光源亮度愈高,眩光愈严重。如果在光源亮度一定的情形下,那么: 1、周围环境愈 ,则眩光愈显著; 2、光源与观视点的距离愈近,眩光愈显著; 3、光源的表观面积愈大,光源的数目愈多,眩光愈显著。 三、视力与光色 由于视网膜物理构成的原因,视力对不同颜色的光灵敏度也不同,而且这种敏感度与周围照度也有关系。在明视觉的环境下,对黄绿色敏感度最高,而在暗视觉的环境下,最高敏感度则向蓝绿色方向偏移。比如我们可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亮处显示出相同亮度的红色与绿色,在回到较暗的环境中时,绿色会显明一些,而红色则会相对较暗淡。 色 光与色是并存的物理现象。因此对色的规律不可回避。 一、色的表现方式 从照明学的角度,一般将颜色根据不同的物理表现分为如下三种: 1、光源色,即由发光的光源本身或由观察物的反射或透射光而产生的颜色。各种光源都有其自有的光源色,如白炽灯一般是黄色,日光灯主要为白色及黄色,高压钠灯为桔黄色,金卤灯为白色。 2、物体色,即物体受到其它光源的照射而显示出的颜色,物体色是由物体自有的颜色属性与照射光的颜色属性共同决定的。通过物体表面而反映出来,有位置确定、紧硬的感觉。 3、空间色,即光线在一定限度的三围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如天空色。空间色给人的感觉是柔和、透明、距离不定。 二、色的物理感觉 光色左右着人们对周围物理空间的认识,是一种心理现象。 1、轻重感 从色调上来排序,由轻向重依次为:白、黄、绿、橙、红、蓝、黑。但是色调对轻重的影响则不及明度,明度高,则轻,明度低,则重。 2、冷热感 一般而言,由冷向热的排序依次为:蓝、绿、黄、橙、红。 3、距离感 当距离相对较远时,色调会影响人们的距离感。一般而言,对应着长波色谱的红、黄色,使人们感觉到的距离要比实际的距离近。而对应着短波色谱的蓝、绿色,则会产生远离感、后退感。 4、大小感 与色的明度性能有关,明亮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则大,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黄、绿、红、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