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封装厂辩论POB vs COB:谁才能做大Mini LED应用体量?
行家说Display 导读: 随着更多一线品牌的入局、更多应用市场的覆盖,一种认知正在占据上风:Mini LED是LCD发展下必备的技术演变。 虽然Mini LED背光渗透提速,但其发展面临成本、封装路线等各种挑战。尤其POB与COB的方案之争,始终处于Mini LED 背光博弈的风口浪尖之上。 那么,Mini LED背光在商业化进程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POB与COB之间谁能更迎合市场的需求释放体量? 大咖论剑 :POB VS COB 6大封装厂的选择 在『2022行家说Mini LED背光量产与应用趋势大会』上,国星光电、东山精密、晶台股份、晶科电子、瑞丰光电、易美新创等企业也对POB、COB等方案应用的选择和变化,带来最新的观点。 国星光电认为,Mini POB工艺难度低、量产性强,但受限于封装尺寸,目前普遍应用在大OD模组上,主要针对中低阶TV、MNT和车载市场。 而Mini COB可实现超薄,OD可达到~0mm及以上;但现阶段工艺难度、设备投入、物料要求相对较高,模组良率较低。不过,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成熟度的提升,良率将得到解决,其发展前景远大于Mini POB,实现全领域应用。 从目前技术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Mini POB依然是主流,更适用于43~85寸的TV、17~39寸的MNT车载显示等,总体的性价比最高;而Mini COB更适合应用于13~16寸NB、8~12.9寸PAD,单板产品有利于提高良率,降低成本。未来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成熟度的提升,相信在2025年后将实现主流颠覆。 晶台股份以苹果、三星的选择为例,认为以上一线品牌之所以选择COB方案,来自于产品的需求。COB方案能实现0OD、极致轻薄,符合平板、笔电等产品需求。 但在平板、笔电等中小尺寸的应用中,Mini LED不仅面临着自身的成本压力;还需要直面OLED的“威胁”,如中小尺寸OLED成熟产业链带来的竞争压力、OLED多年营销带来的消费者认知等。 相较而言,电视、显示器等大尺寸应用才是Mini LED背光技术的主战场。大尺寸市场发展更注重成本的优化,而POB方案工艺极简、材料成本较低、光学效果好、应用要求低、量产方案最为成熟、未来更多分区的可能性,Mini LED 的主流方案一定是POB。 晶科电子也十分看好Mini LED在电视中的应用。其认为“Mini LED+8K” 将成为75吋以上电视的主要产品;而在65吋以上的电视中,“Mini LED+8K” 成为高端电视中实现高销售价格的最佳组合,但其竞争力强弱仍由成本主导。 尤其是COB属于芯片级别,在芯片、基板、锡膏、硅胶等关键材料的发展与工艺上,可看出COB灯板生产良率及一次直通率、返修效率、良率对成本影响尤为重要。不过,这些工艺的成熟需要供应链共同推动。 与晶科电子观点一致,东山精密同样认为Mini LED产品痛点和技术迭代的策略机会在于挑战更高的制程良率,挑战更贴近市场大批量需求的成本。以TV与显示器为例,成本主要集中在封装、PCB、驱动等环节,Mini LED的驱动成本由分区数量决定。 从技术角度来看,Mini COB封装路线新增SPI(检测锡膏)、AOI(检测外观)、点亮测试(测试性能)、老化等辅助手段,可有效保证直通率。 对于封装路线的看法,瑞丰光电以及易美则表示,POB、COB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绝对的优劣,它与供应链的完备度、产品的应用场景息息相关。 总结 行家说Display注意到,目前晶台股份主要聚焦POB方案;晶科电子则瞄准COB方案;国星光电、东山精密、兆驰光元、瑞丰光电、易美新创等厂商皆布局POB与COB方案,以自身优势推动商业化的发展。 综合以上行家观点,我们可窥见: 1)POB工艺和产业配套成熟、成本较优,符合于电视、显示器等大尺寸应用需求,是当前非苹果、三星供应链的Mini LED背光主流路线; 2)随着大尺寸场景的应用高端化延伸,COB成为Mini LED背光中高端定位产品的主流选择; 3)目前各厂商虽在方案的选择更倾向于市场的需求,但以推动Mini LED背光商业化为目标,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性; 4)在众多厂商的推动下,COB方案规模化生产、良品率、成本将实现优化,未来3-5年将带来明显变化。 END 原文标题 : 6大封装厂辩论POB vs COB:谁才能做大Mini LED应用体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