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雷电侵入波的破坏?
防止雷电波入侵的三种保护装置 如何防止雷电侵入波的破坏,三种保护装置严防雷电波入侵,它们分别是阀型避雷器,间隙保护与管型避雷器,这三种雷电波入侵保护装置,以不同形式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波入侵的危害与破坏。 原文标题:雷电侵入波的保护装置有哪几种 雷电波入侵是什么:雷电波侵入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对雷电的传导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电波侵入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其一是直击雷击中金属导线,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云对大地放电或雷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他们在各种电线中感应出几KV到几十KV的高电位,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的; 第三种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因其通过地网入地时,在地网上会发生数十千伏到数百千伏的高电位,这高电位通过电力线的零线、保安接地线和通信系统的地线,也是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到别处,殃及更大范围。 篇一:防止雷电波侵入的三种保护装置 1、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是保护发、变电设备最主要的基本元件,也是决定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基础。 阀型避雷器主要由放电间隙和非线性电阻两部分构成。当高幅值的雷波侵入被保护装置时,避雷器间隙先行放电,从而限制了绝缘上的过电压值,在泄放雷电流的过程中,由于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又使避雷器的残压限制在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下。 雷电波过后,放电间隙与非线性电阻,又能自动将工频续流切断。 所以,尽管侵入雷电波的陡度与幅值有所不同,但出现在设备上的过电压则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是阀型避雷器的保护原理。 2、间隙保护: 间隙保护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过电压保护元件。它是由带电与接地的两个电极,中间间隔一定数值的间隙距离构成。 它并联接在被保护的设备旁,当雷电波袭来时,间隙先行击穿,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免了被保护设备因高幅值的过电压而击毁。 但是,保护间隙基本上不具有熄弧能力,当它导泄大量雷电流入地之后,还会出现电网的工频短路电流流过间隙,从而引起断路器跳闸。 因此,为了改善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凡采用保护间隙作为过电压保护装置时,一般在断短路器上也要配备自动重合闸装置。当断路器跳开,工频续流消失,再次自动合闸后,系统即可恢复正常供电,其间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 3、管型避雷器: 管型避雷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它是一个装在产气管内的棒型间隙,当工频续流流过间隙时,电弧的高温会使管壁材料分解出大量气体,使管内压力增高,气体沿喷气孔喷出,这种喷射气流能形成强烈的吹弧作用,将工频电弧很快吹灭,而不必靠断路器动作断弧,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 雷电波入侵的危害程度 1、雷电直击 所谓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了架空电线或埋地电缆,雷电流以1/20~1/2的光速以波的形式向线路两端移动,对电力设备及用电设施构成危害。雷击时电流高达几十千安,最高达200~300KA,一般在20~40KA,其时间甚短,一般仅为10~100μs。雷击架空线路导线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US≈100I US:雷击点过电压最大值;I:雷电流幅值。实践证明,在埋有电缆的地方,沿电缆埋设的线路落雷率要比其他地方落雷率高,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尤其明显,这是由于在土壤中埋下一条电缆就相当于土壤中有一条土壤电阻率特别低的带,即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如果中间存在一块低土壤电阻率的地区,该地区受雷击率特别高,这便是雷电直击电缆的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雷电直击点的地面会出现大的孔洞,洞深可直达电缆。 2、雷电反击 当雷电击中电缆附近大地时,落雷点的电位显著升高,而电缆延伸至很远,其远端电位可视为零,所以雷击点附近的电缆电位也几乎为零,这样一来,落雷点与电缆之间便出现极大的电位差。如果这一电位差超过了雷击点与电缆间的土壤耐压强度所无法承受的程度时,便击穿土壤,形成了从雷击点到电缆的电弧通道,大量雷电流涌向电缆。这种雷击,损害程度与雷电直击电缆相当,同样会造成电缆严重破坏。 篇二:防止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哪些措施?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1 雷电的形成 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入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的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形成雷电。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下行雷和上行雷。下行雷是在雷云产生并向大地发展的,上行雷是接地物体顶部激发起,并向雷云方向发起的。 2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 变电所遭受的雷击是下行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所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因此,直击雷和雷电波对变电所进线及变压器的破坏的防护十分重要。 (1)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 装设避雷针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避雷针是保护电气设备、建筑物不受直接雷击的雷电接受器。它将雷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设备免遭雷击。 装设避雷针时对于35kV变电所必须装有独立的避雷针,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求;对于110kV及以上的变电所,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因此,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 (2)变电所对侵入波的防护。 变电所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其进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目前,FS系列阀型避雷器为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其主要用来保护小容量的配电装置SFZ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 中等及大容量变电所的电气设备;FCZ1系列磁吹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变电所的高压电气设备。 (3)变电所的进线防护。 对变电所进线实施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 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时,将有行波沿导线向变电所运动,其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所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 因此,在*近变电所的进线上加装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如果没架设避雷线,当*近变电所的进线上遭受雷击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kA,且其陡度也会超过允许值,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4)变压器的防护。 变压器的基本保护措施是*近变压器安装避雷器,这样可以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损坏绝缘。 装设避雷器时,要尽量*近变压器,并尽量减少连线的长度,以便减少雷电电流在连接线上的压降。同时,避雷器的接线应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当侵入波使避雷器动作时,作用在高压侧主绝缘上的电压就只剩下避雷器的残压了(不包括接地电阻上的电压压降),就减少了雷电对变压器破坏的机会。 (5)变电所的防雷接地。 变电所防雷保护满足要求以后,还要根据安全和工作接地的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避雷针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的要求,或者在防雷装置下敷设单独的接地体。 篇三:防雷电波侵入可采取哪些措施?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可采取在进户处装设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或将其金属护物埋地长度不小于15m等办法。所有防雷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沥青地面(50~80mm厚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并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安全色标作警示。 篇四:如何防护雷电波的侵入? 可采取在进户处装设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或将其金属护物埋地长度不小于15m等办法。所有防雷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沥青地面(50~80mm厚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并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安全色标作警示。 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项: 1、低压线路全线最好采用电缆直埋敷设,并在进户端将电缆外皮与接地装置相接。当采用架空线时,在进入建筑物处应采用一段长度不小于2米(ρ为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欧·米)的铠装电缆直埋引入,在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电缆外皮与绝缘子铁脚应连在一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2、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米以内的一段管道,每隔25米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欧;埋地或在地沟内敷设的金属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处也应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所有上述接接地应尽量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基础作为接地装置,并和其他接地共用这种接地装置。 篇五:预防雷电侵入波的常用措施 雷电侵入波主要通过低压电力线路及电视天线侵人房屋内。这种灾害占雷电事故的绝大部分。 为了防止强大的雷电侵人波能量通过各种线缆侵入屋内,损坏电器设备,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雷电能量: (1) 低压线路宜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入户处应将电缆金属 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2) 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路,应使用一段 长度不少于50m的金属错装电缆直接埋地引入,并将电缆金 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 用于通信和有线电视系统的架空电缆,每隔一定距 离,选适当位置将托挂电缆的钢铰线做接地处理。(4) 所有进出建筑物的线缆应考虑加装浪涌保护器。保护器最好安装于线缆在建筑物的人口处,但考虑到实际运行环 境和安装的方便,可将保护器安装于被保护设备附近,保护器的连接线应尽可能短,其接地端应就近与地网及电缆的屏 蔽层相连。电缆内的空线对也应与屏蔽层及保护器的接地端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