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方所灯光设计
01.项目背景 西安方所前身是一座独栋建筑,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室内外的整体改造,优化城市与建筑、人与阅读的美好关系,践行着城市界面的重新构建与复兴。 盛唐时这里是世界中心,诗书礼俱是巅峰。设计师赋予西安方所更多的是守护、憧憬与复兴,试图在建筑与书的合奏间,唤醒我们对八百里秦川的模糊记忆。 “直面我们现在的文化环境,才是复兴的起点”,瓮城是古代城郭防御的一部分,这一元素组成了书店外在。建筑设计师通过聚酯板的应用,提炼瓮城的理念与形体,重塑表皮,以体现西安方所的“守护与敬崇”。 西安方所整体为东西向长的矩形空间,设计师联通东西主入口及人行动线建立了空间主轴线。并由城墙、坊及道路的嵌套关系,结合不同空间,形成整体规划及设计逻辑。 设计师结合方所内部功能使用及场地条件,在东西两侧分别建立对应东方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东市”东书廊,及对应西方文化,有社区及邻里属性的“西市”西书廊。 02.精神之所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令旨解法身义》中有一句话:“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方所”二字正是取名于此。 团队希望项目能作为思想汇集者、美学生活重构者和公共文化空间策划者,带给城市一个创造性的生活实验空间,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开创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城市生活模式。 书店创始人也希望书店能成为人们常驻的场所,与书籍相遇,探寻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核,建立自己的一方精神之所。同时建立一个共同的社区平台,加强人与人密切的联系,启发人们的创意想法。 方所进驻西安年轻时尚潮流地标,是一次创新性的未来城市实验,让它成为读者吸收文化的公共空间。 03.灵感来源 建筑设计以古长安的军事防御设施“瓮城”、古罗马城的“门洞”为灵感,外立面主材料轻盈透亮。内部采用较为稳重的木质建材,其特有的纹理绵长而柔和。 读者进入这个空间像是穿梭在历史的长廊,时间被刻画在城市中,光影间已无是非黑白,只有留下的文字依旧鲜活,让人们能在时间的河流里看见生命擦身而过的痕迹。 位于中心区域的绿色巨型环状书塔是书店内的C位。环绕着书塔的区域是提供给外部的活动平台,等待着所有“创作者”来到现场。 儿童读者专属的阅读空间“小方所”,体贴地选择了粉嫩的颜色,让孩子可以在这找寻阅读的乐趣。灯光设计也区别于成人读者空间,尽可能地营造契合孩子眼睛舒适度的光环境。 创联实验室是项目中最具实验性的空间,聚焦新青年创造力和小众文化的可持续性,定期通过关联议题选书、选品、举办系列展览和活动,拓展学习视野、孵化创意。 04.设计一束光,留一片影 走进西安方所,首先看见的是阅读区域挑高的拱形门廊与斗形天花,进入这个空间就有身处知识殿堂的神圣感。 灯光必须符合建筑感受,在这个部分,团队的构思概念是一束光下有一排被照亮的书,而人在下面读书。 团队选择用影去展现这个建筑结构,除去书位本身的光,只有拱券上有灯。这种光影结合的方式能呈现出一种神圣、干净的空间感。团队不仅设计了一束光,也留了一片影。 团队希望在空间中留白。拱券上的影,就是他们的留白,通过光与影,明与暗,营造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 人们对暗的、未知的地方存有神秘感,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寻找依托,希望给心里的信仰建造一个场所。这时,一束光的出现,会让你觉得这种光是安全的,圣洁的,因此心有所向。这就是光和影的魅力。 他们认为照明设计师设计光,不完全是说要把物体照得很亮很漂亮,而在于物体被照亮或照暗之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感受。 正如小方所是小朋友的阅读区,所以需要提供足够亮的照明,要足够的亮与均匀。中央书塔本身是一个发光体,所以它周围的区域就不做额外照明。结合材质来看,这最终呈现的是一种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环境。 灯光设计图纸 项目名称:西安方所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 Park商业街区 项目业主:方所 项目面积:5000平方米 完工时间:2020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