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日益成熟,LED可以开发哪些新市场?
LED技术日益走向成熟,除了替代基础性功能照明之外,也衍生出许多的细分市场。随着万物互联市场的延伸,LED照明技术的可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巨大。从现在看未来,LED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新市场呢?
基于LED的光导向穿戴式应用
可穿戴装置包括如眼镜、头饰、鞋、腕戴设备和其它任何可佩戴的电子功能设备。研究机构预测,可穿戴设备2025年将增长到超过7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将在医疗、健身、时尚、工业、商业和军事应用等领域大幅应用。随着这一市场的不断发展,并以迅猛的速度扩张,可穿戴领域的照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个照明包括功能型需求,如背光源照明、显示器照明和指示照明等,以及装饰性需求,如线性光或照明标识。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轻、更小、更薄。由于产品中电池和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固定,那么未来只有从更轻重量和更小尺寸的LED照明组件器件入手,来实现产品功率或总封装尺寸的节省。因此,全球照明制造商正在致力于开发出“更薄、更高效”的光导技术,以切入巨大的可穿戴设备市场。
在腕戴设备上,美国照明器具厂商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GLT)已开发出了采用导光板的超薄LED照明面板。其薄度能够达到0.25毫米,仅使用一个LED就能满足一个健身手表设备上的液晶显示器照明所需。这不仅使得腕戴设备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拥有更薄的外形,也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功耗,从而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增强设备的性能。通过适当的设计和LED耦合,这些LED背光源的效率和均匀性将明显超越其他更厚的光导设备。
此外,在目前最热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内头戴式设备市场上。GLT创建出定制的光波导照明显示器,具有光集中和定向光排放模式。可顺利将LCD投影图像清晰准确的导入到用户的眼睛中,最终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从而衍生出巨大的微显示照明需求。相关LED企业可做好前期的技术调研和研发储备,在合适的时候切入市场。
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LED植物照明
植物照明市场一直是LED照明大热的细分市场之一。无论是飞利浦照明、欧司朗、GE照明等国际巨头,还是三菱化学、昭和电工等实力强劲之流,均在纷纷布局LED植物照明。
近日,飞利浦照明宣布推出了LED绿色能源动态生产模块,在植物照明领域取得了新突破。此前的LED植物照明智能系统只能预设一个光谱,并且不能改变。飞利浦的LED绿色能源动态生产模块和软件允许种植者和研究人员在动态光谱中调整的LED颜色(如远红,红色,白色和蓝色)以及光源强度。
新的系统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精度,研究人员和种植者可以利用它调整植物同一天内不同的光谱照射。也可以切换任意光谱,用于培育不同的作物。这将对作物品质的改进和产量的增加带来新的优势。
飞利浦LED植物照明解决方案负责人发表评论说,“植物动态生长照明系统是飞利浦最新的产品系列。现在,种植者和研究人员只需要一个LED植物照明系统通过改变光谱和光强就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作物。新的系统将能够满足特定的作物及花卉的不同的生长需求。”
由于绿色农业发展的长远需求,LED植物照明市场一定会走向平民化、普及化、大众化。而国际巨头们的推动将加速这一局面的到来,LED植物照明可衍生的植物工厂、家庭种植等领域都是LED照明企业可以涉足的地方。
紫外LED应用加速推向市场
大健康产业的市场格局,随着深紫外LED的普及而发生极大改变。目前,国内外厂商都在加快在UV LED领域的布局,并加速市场化推广。
在国内,圆融科技控股子公司青岛杰生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的280纳米大功率深紫外发光芯片,单颗芯片最大光输出功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圆融科技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大功率芯片的量产,并在转换生产后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深紫外作为LED领域的下一个蓝海市场,主要应用于杀菌、消毒、净化、医学、军事、保密通信等领域,被市场广泛看好。深紫外LED杀菌消毒功能的应用,将极大改变健康产业的格局。”杰生电气董事长张国华介绍说,由于独特的功能及优势,深紫外LED在白色家电领域颇受欢迎,例如加湿器、冰箱、空调、洗衣机、空气净化器、饮水机等,都会采用紫外LED来杀菌消毒,这些产品的杀菌功能将很快会成为产品的标配功能。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整体市场规模达7675亿元,同比增长4%。如果深紫外LED能够渗透5%的白色家电应用,就将是几百亿元的规模,可见其市场潜力巨大。
国外,紫外LED制造商Crystal IS公司也推出了商用高功率UVC LED模块Klaran,可用于水,空气和表面消毒。Klaran是Crystal IS公司第一代消毒产品线,可提供输出功率15mW~30mW的杀菌紫外线。调研机构预测UVC净水器市场未来五年将增长近一倍,从现在的916万增至2020年的1785万美元。而最快的增长将来自中国和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