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承失效模式中的伪压痕与电蚀现象
时间:2023-02-22来源:佚名
伪压痕 零部件发生周期性振动,接触面的微小弹性运动或回弹,将会导致滚动体和滚道接触表面出现伪压痕的现象,在滚道上形成浅的凹陷。由于轴承工作过程中承受振动强度、载荷不同,有时还会产生腐蚀和磨损的现象。静止轴承的伪压痕凹陷通常出现在滚动体节距处,并通常带有淡红色或发亮的颜色变化。 电蚀 电流的通过轴承造成其表面材料发生移失的现象叫做点蚀。导致点蚀现象的原因通常有:电压过大使电流通过滚动体和润滑油膜在轴承内外套圈之间传递,并在绝缘不适当或绝缘不良接触区发生击穿放电。电流强度的增大,也会造成局部短时急剧受热,导致轴承部件发生熔化并焊合。 另外,当电流强度较弱时也是会可能发生点蚀现象的,形成的环形坑缓慢发展为波纹状凹槽。轴承的波纹状凹槽通常出现在滚子与套圈滚道接触表面,通常也会发生颜色变暗的现象。 伪压痕与电蚀的区别 轴承发生伪压痕与电蚀现象的表面现象较为类似,均有波纹状凹槽的产生,区别是:发生伪压痕形成的波纹状凹槽底部发亮或呈现被腐蚀,而点蚀造成的波纹状凹槽底部则颜色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