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等离子清洗机均匀放电是如何实现的?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等离子清洗机如何获得稳定的辉光放电,始终是一个困扰的问题,早期很容易过渡到电弧放电,难以实现在大气压气体下的均匀放电,1987年日本Kanazawa通过使用介质阻挡电极结构实现了大气压下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究竟如何通过DBD抑制电弧以及实现均匀放电的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 1 DBD抑制电弧的原理 DBD抑制电弧的原理可以用下图1来说明:气隙击穿前,DBD相当于阻挡介质等效电谷Cm和气隙等效电容Cg串联;气隙击穿后,图中开关闭合,Cg并联上1个随时间变化的等离子体电阻R(t)。 显然,气隙上电压Vg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Va和Vm分别是外加电压和阻挡介质上电压。当气隙击穿后,电流i迅速增大,阻挡介质上堆积的电荷及产生的电压随之迅速增大,导致气隙电压Vg急剧下降,放电熄灭,这也就阻碍了电弧的形成。当放电气隙中引入绝缘介质后,人们通常观察到了大量稍现即逝、此起彼伏、随机分布的放电细丝。 2 形成细丝模式的原因 导致这种细丝模式的原因是:阻挡介质的绝缘特性使得DBD实际上应该等效成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它由大量的局部微电路并联而成。各微电路所对应的气隙可以独立地放电且迅速熄灭,形成大量的时空随机分布的放电细丝。只有当整个气隙同步均匀放电,即各微电路中开关同时闭合,且R(t)相同时,DBD才能采用下图所示的等效电路。 3 介质阻挡DBD实验 DBD实验通常的参数为:大气压气体,气隙为0.1mm到几厘米。典型的阻挡介质材料有耐热玻璃、石英、陶瓷、有机薄膜、硅橡胶,其至还有电阻性阻挡介质。阻挡介质厚度为几微米至几毫米。根据上文提到气隙电压Vg的公式我们知道,阻挡介质可以被看成放电的“熄灭器”,即放电电流给阻挡介质充电,使气隙上电压迅速下降,导致放电熄灭。显然,若施加直流恒定电压,气隙中放电一次并熄灭后,因堆积在阻挡介质上的电荷没有消失,下一次放电难以发生。因此,DBD的外加电压通常为交变电压,其频率为50 Hz~10 MHz。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交变电压源之外,也可以采用单极性的脉冲电压,但其电压幅值必须足够高,以致可以使阻挡介质上的最高充电电压大于气隙击穿电压。这样,在外加电压的下降沿,当外加电压降到足够低时,仅靠阻挡介质上残留电荷产生的电压,便可使气隙反向击穿,这消除了阻挡介质上的残留电荷,以便下一个外加电压脉冲到来时气隙再一次放电。 亲,感谢您耐心的阅读!如果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敬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内容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本百家号的宗旨是专注等离子清洗机和低温等离子体的技术研讨,与您分享等离子表面处理工艺、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 |